视点|不拘一格“引”人才——杭州高新区市场化引才实践
文|朱娴
王川/摄
拥有高端人才,抢占了人才的先机,谁就能创造一个企业或是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杭州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实践,佐证了这个道理。
范渊的“维护互联网安全团队”,华桂潮的“LED驱动电源团队”,胡扬忠的“海康威视无敌安防队”……这些杰出的团队,已经写在了高新区辉煌的过去。而富有创新创业激情的后起之秀,正在新一轮市场化引才的驱动下,破土而出、迎风生长。
新一轮“5050计划”送上“大礼包”
不用刺破手指采集血样,一个差不多家用电话大的仪器,激光照一下就能测出血糖。未来带着手表大小的无损伤血糖检测仪就能实时检测血糖,这是储涛开发的项目——无损伤血糖检测仪项目,拿到了高新区送出的1000万元“大礼包”。储涛的创业团队可谓阵容强大,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就有三位。由储涛和另外两个“国千”专家领衔创办的企业浙江澍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就在2016年10月底落户滨江。
为何选择滨江?储涛说:“之前也考察过很多地方,滨江的政策很灵活,申报企业不用排队。最主要的和滨江谈生物医疗科技这些词,不是和外行人在讲,而是和真正懂得人来说,这样就很容易达成共识。”
林东,作为高新区2016年引进的人才,也收到了高新区送上的1000万元“大礼包”。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组比赛中,林东团队斩获了冠军。根据“5050计划”新政,像林东这样的情况,在知名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给予研发资助补贴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
对于人才工作,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表示:“高新区发展到现在,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人才,也只有人才能够支撑高新区未来更大的发展。”
米趣科技与毛靖翔
2016年1月,新一轮“5050计划”新出台,在实现路径上“市场化、专业化”两化驱动,用市场化手段集聚专业化力量,推动人才生态国际化;在对象条件上“国际、国内”两才并举,不唯学历背景广纳人才;在评价方式上“人才、项目”两点并重,政府把关人才能力,市场评估项目绩效,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扶持;在资助方式上“有偿、无偿”两资叠加,探索了市场化条件下政府资助+股权投资的政策扶持机制。
最终,83名人才被认定为2016年第一批杭州高新区新一轮“5050计划”人才。入选的项目能享受企业自设立或引进年度起三年内办公场所的全额租金补贴、三年内最高500万元银行项目贷款的利息补贴;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实际发展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研发创新资助和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给予“一事一议”政府天使投资等。
截止2016年底,高新区共征集到378个海内外人才创业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共认定“5050计划”人才项目228个。目前,已有144个项目完成注册正式落地,注册资金达3.9亿元,其中创业启动资金50万及以上重点人才项目64个,已兑现“5050计划”项目资助、房租补贴等资金1.442亿元。
浙大中控机器人(李忠/摄)
孵化器让“独角兽”破壳而出
“高新区本身就是一个大型孵化器、创业创新的示范区。近年来,创业创新呈现出新特点: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杭州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认为,这种转变,正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
“万轮科技园”“华业高科技产业园”这两个国家级的孵化器,是高新区第一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华丽转身的科技孵化园。目前,两个园区有创新创业人才3000余人,创办企业500余家。这是加强规划、统筹推进,鼓励引导闲置厂房、空置楼宇等物业引进人才团队创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毛靖翔,这位1988年出生的青年,如今已是“5050计划”加速器中成长最迅猛的创业新星——一年之间,他把自己创业初期才20万元的米趣科技,爆发性地做到了估值20亿元。
事实上,毛靖翔已成为“5050计划”加速器成功培育创业团队的标志,而“5050计划”加速器“政策扶持+创业导引+持股孵化+创业投资”的运营模式,创办之初就意在打造中国第一流的孵化器,如今,已先后出现了10多家估值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
杭州创业大街
米趣科技的成功,正在不断地被学习和复制。在高新区高新节能科技园,马海邦创立了一个叫“独角兽”的轻型孵化器。“独角兽”这个霸气的名称,在美国专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5050计划”加速器面对的是海归创业者,而“独角兽”面向更加草根的创业者,主要孵化领域为互联网、IT技术。“独角兽”学习美国YC,采取分期孵化的模式,每期6个月时间,最多不超过20个团队。入孵团队享受全免费创业场地、全免费行政人事财务、高效指导交流等12道免费大餐,而在6个月之后,所有团队都将从孵化器毕业,由市场确定他们的去向。
“这里更为市场化,同时也更‘轻’,每家进驻的企业将得到30-50万的投资。一张桌子一个公司,真正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并且需要他们在半年时间内毕业。我们将孵化器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在构建。”马海邦介绍,创新的实质是一种新的思想由产生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加速器就是这个过程的有效助力;创新的内涵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加速器则是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
杭州高新区突出重点、纵深推进,通过高端人才领衔建、国际机构联合建方式,发挥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深化“高端人才+投资基金+国际资源”模式,汇聚人才流、技术流和资本流。积极鼓励“内生孵化”,引导区内上市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瞪羚企业等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创办专业众创空间或实行裂变发展,通过再创业引才聚才,聚集产业新生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目前,杭州高新区按照东西北分别建设了海创基地、创业大街、科创中心三个众创空间集聚区。2016年新增众创空间19家,累计建有15家孵化器、38家众创空间,通过新平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10000余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35人,创办企业1233家;新增战略合作基金11支,累计21支,撬动社会资本约35亿元。
海创基地海创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增值服务开启新的运行模式
“六和桥”创业咖啡在滨江海创基地的园中园“5050计划”加速器内,100平米的咖啡馆完全是开放式的设计——一边是通透的江景落地窗,一边是加速器的通道。简单、开放是空间设计,也是运营理念。2014年5月,这家咖啡刚开业,原本只是作为加速器内部的一项配套服务,供入驻的公司商务洽谈以及休闲小憩所用。为了给这些内部公司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每周四下午这里都会举行路演。没想到这种模式一发不可收拾,许多外部的创业公司慕名前来参加路演,各种投资机构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至今,在这里已经进行了100多场路演,为企业撮合融资超过9亿元。由于“六和桥”名声大噪,报名路演的项目早已排队到了2个月以后。活动常常爆满,经常把走廊也围得水泄不通。每周四下午,“六和桥”成了很多人雷打不动的约定。
硅谷精英沙龙
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沈骏博士创办的康凯科技是一家提供智能化的专业无线宽带产品、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的高科技研发企业,最初处境极为尴尬。“他的WiFi设备质量很好,但同时价格也很高,难以销售。”在快要对产品失去信心时,沈骏参加了“5050计划”加速器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了关注,周围许多加速器成员也给他带来灵感。通过“六和桥”路演,获得单笔6000万元风险投资,创造了项目路演单笔融资额纪录,短短1年时间,公司员工增至100人,先后为中国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知名活动提供WiFi服务。
除了“六和桥”,目前,高新区还形成了楼友会“微巢来了”、科创中心“天使有约”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融资平台,全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引入的各类基金规模达137.86亿元。
“人才工作要有市场化的思维。”杭州高新区俨然成为市场化手段引才育才的典型。针对人才创业的痛点,高新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思路,将职能部门解读政策、市场主体推介资源、现场互动交流服务人才最后一纳米,提供“店小二”全链条服务,让服务目标更精准化、服务效益更规模化。
在后峰会时代,高新区又开启了新一轮创新实践,以海创基地为核心的“六和生态创业湾”建设,将辐射周边中控科技园、中恒科技园等平台载体,打造创新创业高地。还将建立全球引才联络网,合作设立区海外引才工作站,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名院名企合作,推进国际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一台好戏才刚刚上演。
编辑:陈缇缇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州杂志
中共杭州市委机关刊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看往期推送内容